在測試 WiDi/Miracast (可參考ASUS Transformer Book T100 利用 WiDi 經由 Netgear 的 PTV3000 連上電視螢幕和Nexus 7 (2013) 可以利用 Miracast 經由 Netgear 的 PTV3000 連上電視螢幕)之前已經知道 AirPlay 的存在。趁最近有機會把玩 Apple TV,就把自己心得的幾個疑點做了個測試以及比較。以下就是我認為重要的點,在此分享心得,不過千萬不要把它當作研究報告,畢竟我只拿來比較而已,並沒有去專研相關技術的細節。
支援 display mirroring
簡單的說,display mirroring 就是把行動設備(例如手機、平板、甚至筆記型電腦)的畫面直接在大電視螢幕上同步撥放。這裡說的不包含利用 HDMI 線直接把行動設備和電視連接在一起的方式,而是利用無線網路技術把行動設備內容在電視上同步撥放。我測試過的設備如下,它們都可以同步撥放,但是有些設備有限制:
iPad2/iPad4:無法在電視上全畫面撥放;我的意思是說電視的兩邊是黑的,只有中央部分是類似方形的區域(感覺上是 4:3 的比例)正常撥放。這個我不喜歡,因為沒辦法全畫面。
iPhone5s:直立的時候,跟 iPad2/iPad4 一樣,但是橫著顯示的時候,就可以全螢幕撥放。
Nexus 7 (2013) 和 T100:都可以全螢幕撥放。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Mac Mac 跑的快,上面坐個 distnoted?
我的是 Mac Mini late 2012 版,原來的系統是 OSX 10.8,最近才升級到 OSX 10.9。升級不到一個月,已經發生至少兩次系統從休息回來之後,就慢到了一個不行。在 Terminal 中利用 top,看不出發生什麼事,以前就直接重新開機,一切就恢復正常。今天又發生了,還是查不出來,可是突然腦海靈光一閃,OSX 不是有個內建的“活動監視器”?打開之後,馬上發現有個名為 distnoted 的 process 吃掉 300% 多的 CPU 資源,原來兇手是它。砍掉它之後,一切回復正常。
明天就要回家過年了,還有許多待辦事項,先留個筆記,看看能不能找出元凶?
明天就要回家過年了,還有許多待辦事項,先留個筆記,看看能不能找出元凶?
IT 經常抱怨使用者需求常常改變而抱怨不已,IT 人的心態應該如何調整?
IT 經常抱怨使用者需求常常改變而抱怨不已,IT 人的心態應該如何調整?我的觀察是 IT 人是消極面對,我認為方式不應該這樣,也在課堂上經常強調這一點。今天看到 iTHome 的一篇報導,個人認為值得推薦:
使用者真正需求的弔詭
使用者真正需求的弔詭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Nexus 7 (2013) 可以利用 Miracast 經由 Netgear 的 PTV3000 連上電視螢幕
Nexus 7 (2013) 或者所謂的第二代也可以經由 Miracast 技術將畫面投射到電視螢幕。設定方式還蠻簡單的:設定 --> 顯示 --> 投放螢幕。若可以偵測的到,PTV3000 的設備就被顯示在畫面中,只需再按一下就可以完成連線。
作業系統是 Android 4.4.2,無須任何修正即可連上 PTV3000,甚至連 PIN 馬都無須輸入。測試的結果似乎只能達到 720p 的效果,當然這有可能是我家的螢幕並不是真正的 Full HD。
剛剛查了一下資料,對終端消費者而言,Miracast 與 WiDi 都是一種無線傳輸技術使得行動設備螢幕上的畫面直接投射到電視螢幕的技術。只是 Miracast 是由 WiFi 聯盟所制定,而 WiDi 是由 Intel 主導的,就像 AirPlay 是由 Apple 所主導的類似。
作業系統是 Android 4.4.2,無須任何修正即可連上 PTV3000,甚至連 PIN 馬都無須輸入。測試的結果似乎只能達到 720p 的效果,當然這有可能是我家的螢幕並不是真正的 Full HD。
剛剛查了一下資料,對終端消費者而言,Miracast 與 WiDi 都是一種無線傳輸技術使得行動設備螢幕上的畫面直接投射到電視螢幕的技術。只是 Miracast 是由 WiFi 聯盟所制定,而 WiDi 是由 Intel 主導的,就像 AirPlay 是由 Apple 所主導的類似。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Blogger 與文章分類
前一陣子與同事聊到如何幫部落格建立比較好的分類方式(這一部分跟我的研究也有些關係),跟他抱怨 Blogger 似乎沒有好的多分類方式。因為我是跟他討論有關"鳥雀攝影"部落格文章分類的需求所提到的:我在某個地點拍攝的某種鳥,我希望這篇文章同時屬於該地點的分類,同時也屬於該種鳥的分類。我的同事立刻告訴我,Blogger 已經有了這項功能,我只需要為每篇文章的分類,找出其適當的標籤;若有多個,每個標籤就可以是一個分類的標準。
每篇文章有了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標籤,只需要在 Blogger 的設定功能中,在"版面配置"中的適當位置加入名為"標籤"的小工具,該小工具可以重新命名,例如"分類標籤"。完成後,你就可以在網誌上看到結果,例如雀鳥攝影。
其實在使用分類標籤之前,最難的是分類的方式。還是以"雀鳥攝影"為例,如果我的標籤輸入的雀鳥的名稱,由於雀鳥的種類眾多,網誌內的分類就會太多;這時或許可以雀鳥的科別來當作標籤,這或許比較簡單,但是還是可能發生你的造訪者不知道你的分類代表什麼。例如,我想找"台灣藍鵲"的文章,可是造訪者事先可能不知道台灣藍鵲的科別是什麼。因此在此建議,輸入標籤之前,最好先行規劃整個部落格的分類方式。
每篇文章有了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標籤,只需要在 Blogger 的設定功能中,在"版面配置"中的適當位置加入名為"標籤"的小工具,該小工具可以重新命名,例如"分類標籤"。完成後,你就可以在網誌上看到結果,例如雀鳥攝影。
其實在使用分類標籤之前,最難的是分類的方式。還是以"雀鳥攝影"為例,如果我的標籤輸入的雀鳥的名稱,由於雀鳥的種類眾多,網誌內的分類就會太多;這時或許可以雀鳥的科別來當作標籤,這或許比較簡單,但是還是可能發生你的造訪者不知道你的分類代表什麼。例如,我想找"台灣藍鵲"的文章,可是造訪者事先可能不知道台灣藍鵲的科別是什麼。因此在此建議,輸入標籤之前,最好先行規劃整個部落格的分類方式。
訂閱:
文章 (Atom)